在生活中,遇到亲戚朋友急需用钱找自己借钱的情况,再正常不过了。有些时候,因为大家都比较熟,关系也不错,也就没有写借条欠条,仅仅是口头上的约定,就把钱转过去了。但是,这种情况,一旦发生纠纷了,如何证明借贷关系就成了大问题。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[2020](17号)第十六条“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,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债务的,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。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,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”。
根据该条司法解释的规定,被告并未向原告出具借据等借款凭证,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时,被告抗辩收到的款项系其他款项时,应由被告对其抗辩理由承担举证责任。在被告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抗辩理由成立的情况下,原告仍应对双方之间存在民间借贷的合意、合法的借贷行为、借款的交付、款项来源等承担举证责任。如果无法证明借款关系的存在,就存在败诉风险。
这个时候,出借人可以进一步提供与借款人的微信聊天记录、通过录音等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贷事实、借款数额、利息等约定情况。